Lw725

年内53家公司登陆北交所“小巨人”占比近半

时间:2022-12-05 07:26:00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量:19451   

年内53家公司登陆北交所“小巨人”占比近半

自今年12月4日以来,已有53家公司登陆北交所,其中24家为全国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占比45%。

北京吴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、合伙人常春林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今年北交所新上市的公司质量都很优秀,尤其是盈利能力方面。随着更多优质公司选择在北交所上市,有助于将北交所打造成服务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。

北交所还是成功

吸收“小巨人”主力位置

目前,北交所四套平行上市标准兼顾了不同类型、不同特点的企业,行业包容性强,涵盖医药健康、信息技术、“双碳”等新兴行业的企业。

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朱海滨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专做专项创新的“小巨人”企业往往融资需求较大,而北交所的上市标准略低于创业板和科创板,适合净利润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专精特“小巨人”企业上市融资。

常春林认为,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北交所上市选择标准1和标准2。随着北交所的准入水平越来越包容,未来按照标准3和标准4申请的企业会逐渐增多,比如一些依托RD、技术能力更强的芯片半导体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仍有大量专门从事未上市专项创新的“小巨人”企业。业内人士预计,北交所将成为这些企业上市的“主阵地”。

"北交所融资排队时间短,确定性强."朱海斌表示,北交所实施一体化“流程再造”,建立发行上市直审机制,更适合这些处于关键成长期的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
“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务型中小企业。未来北交所新上市企业中国级和省级‘专精特新’企业比例将进一步提高。”常春林进一步说。

“目前我国产业链存在一些‘卡脖子’问题,‘专精特新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‘卡脖子’问题的利器。这些企业通过与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创新,支撑产业链补充和延伸链条,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,成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控制的关键主体。”朱海斌表示,下一步应加大对专精特新的“小巨人”企业的支持力度,提高其流动性和融资能力。建议优化相关信息披露,突出企业“专业化、创新化”特点,鼓励相关企业上市、挂牌。同时,在融资政策上,对专精特新的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再融资政策予以倾斜。

明年就是优质公司了。

有利时机

此前,北交所董事长周桂华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,将推动上市常态化,加快北交所高质量扩张。进一步提质增效,打造“预期更亮、效率更高、承受能力更强”的上市服务品牌,使北交所成为中小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。

根据北交所网站披露的数据,目前,北交所新股发行已进入年终“冲刺期”。目前仍有15家公司处于发行状态,加上现有的132家,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可能达到147家。

从排队企业来看,共有90家企业处于发行上市审核阶段,其中受理2家,询价59家,中止16家,通过市委会议4家,提交注册9家。此外,截至10月底,北交所在审辅助企业429家,其中近80%被认定为国家级、省级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示范企业或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31%为具有国家级专长和特新的“小巨人”。

从为你排队的角度来看,朱海滨认为,“专业化、创新化”等公司占比较高,因此2023年是投资者选择北交所优质公司进行积极布局的有利时机,也将成为各家券商投行业务的丰收年。

在常春林看来,新三板-北交所-科技创新板、创业板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形、递进式的市场结构,完善了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全链条体系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