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11-15 22:41:47 来源:中新网甘肃 阅读量:18084
在兰州石化30万吨/年聚丙烯装置,有这样一个“逐梦QC小组”。他们是一支年轻的团队,8位成员,平均年龄只有34岁。2017年,装置内操李睿为团队取名“逐梦”,意为:“追逐梦想,搏击未来”。
梦想指引着心中的方向。组队以来,他们围绕解决生产难题和装置瓶颈,迎风破浪、披荆斩棘、一路前行,在拼搏奋进的征途中成长成熟,累计完成攻关课题4个。
11月1日,第48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上,小组展示的成果——《提高30万吨/年聚丙烯装置车用料弯曲模量》获国际质量管理金奖。这一奖项,被誉为“质量奥林匹克”,刷新兰州石化QC活动成果最好记录,也是集团公司首次组团参赛并获得大奖。
缘起,不愿服输的“中国心”
2019年,集团公司要求兰州石化肩负起开发车用料系列产品的重担。“逐梦QC小组”当仁不让成为这一新产品开发的攻坚力量。
研发过程中,小组成员通过对标,发现国产车用料产品的弯曲模量与国际先进产品指标仍有差距,而这一指标,正是衡量车用料性能好坏、安全系数的关键指标。弯曲模量上不去,车用料的品质也上不去。这道难题,也成为当时国产车用料“卡脖子”的技术瓶颈。
深知技不如人的“尴尬”与“无奈”,不服输的李睿钻起了牛角尖:外国人能做到的事,凭什么我们中国人做不到?我们要做,而且要做得更好!
随后,“逐梦QC小组”确定《提高30万吨/年聚丙烯装置车用料弯曲模量》的攻关课题,开启小组QC之旅,誓言打破“洋垄断”,全力提升国产车用料质量水平。
李睿说,“哪里有差距,就要突破哪儿!坚决做行业的领航者,这是我们年轻人誓夺的阵地,更是我们爱国的方式!”
突破,敢为人先的“孤勇者”
从零开始的研发,注定是一场不易的“旅程”。
“到底哪个参数影响了生产质量?我们和外国人用的是同套工艺包呀!”这个问题,始终萦绕在小组成员心间。
没有数据,没有经验,只能靠自己的分析计算和不断尝试试验。小到温度、压力,大到设备本身设计精度,团队“最强大脑”们随时随地开展“头脑风暴”,反复测试、计算、调整方案,从数据分析、优化改进等各方面出击,最终汇成一张全面详细的“关联图”,并把攻关方向缩小到乙丙橡胶相含量上。
有了清晰的目标,大家干起来更是不分白天黑夜了。
组员分工负责,迅速收集分析一线现有监测数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,同时结合装置生产和质检数据,停车排查检修设备,依据电气、仪表参数趋势分析,对装置生产进行分层分类。
组员罗鹏对当时的过程记忆犹新:“经常失败,那就换个思路再来,找原因、查症结,往往一个问题解决,没多久又会衍生出新问题……”
“装置运行波动大、管线堵塞……中间几次都觉得要失败了。”组员冯勇坦言当时的灰心和沮丧。
艰难的时刻,李睿鼓励大家:“找到问题的症结,已经是很大的进步!外国人能解决的难题,我们一定也能解决!”就这样,近500个日夜,大家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最终,他们通过提升物料在气相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、调整气相平衡等措施,有效提高乙丙橡胶相含量,进而使聚丙烯车用料弯曲模量提升18%,最优值甚至突破20%,成为国际车用料行业最先进的指标,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23万元,践行了打破“洋垄断”的誓言。
绽放,国际赛场的“黑马”
这一课题成果,为小组相继捧来“兰州石化公司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”“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特等奖”“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”多项荣誉。
今年8月,“逐梦QC小组”又被邀请参加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。这是国际赛场的较量,15个国家和地区的856个QC小组将参加比赛,可谓大咖云集。
去,还是不去?紧张之余,是忐忑!
但李睿的信念,仍和当初一样坚定。“这些年,兰州石化乃至中国石油,一直追求科技创新的突破,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、勇攀高峰,以创新打开产品市场大门,更有许许多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走出国门,迈入国际前列。如今,我们更要通过国际赛事,让国外看见我们中国人在攻克难题、质量管理上的实力,让他们知道中国造、就是牛!”
团队成员立即对标国际赛事,梳理课题、翻译文字,并在讲解的PPT中融入了国家特色、民族特色、地域特色,很好呈现了兰州石化、中国石油、中国等符号,呈现出最佳舞台效果。
不负众望,小组成员精彩的讲述征服在场每一个人,获得一致高赞,也成为本届赛事最大的“黑马”,填补兰州石化及中国石油在该项荣誉上的空白!
历时16个月的苦苦探索和优化改进,“逐梦QC小组”终于实现全部预期目标,换来云开月明,而下一个梦想正在打开,坚持兰州石化“诚实守信,精益求精”质量方针,他们在QC攻关道路上笃行不怠、行稳致远!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